班里来了个新生(1/2)
开学以后,除了我这个留级生,还有一个从北京转学过来的学生,都坐进了三年级的教室,我记得他的家是在二线住,他的爸爸妈妈是机厂的工人,双职工的家庭生活相对来说比较优越,从衣食住行上看,都要好于大多数同学。
因为都是孩子们,熟悉起来比较快,没有一个上午大家就都认识了,这个同学比我大两岁,个子不是很高,一口流利的北京话,在学校里显得高贵了许多,毕竟那个时候我们谁都没有去过北京,所以说首都里来的人,我们很多人也把他看成了皇上。
下课的时候我们也围在他的左右,听他讲一些外面的事情,毕竟人家见识多,有时候他说的东西我们见也没见过,大地方出来的人就是不一样。
他当时的学习成绩很好,在班里属第一,就连学校的老师们也很喜欢他,也愿意听他讲东讲西,似乎他的到来,以前在班里排前名的同学都失宠啦!
我有时候也到他家里玩,我们两家比起来,还是他们家的状况比较好一些,那时候我们家的家具只有两个柜子,一张桌子。
他们家大衣柜,小衣柜,写字台,应有尽有。而且他学习用的写字台上还有台灯,我真的很羡慕他的生活条件。
有一次我说我饿了,他从里屋里搬出一个饼干盒子,那个时候这些东西很奢侈,一般的孩子见都没见过,因为我三岁的时候在太原跟着姥爷生活,所以这些东西在我眼里不是什么稀罕东西。
他拿出两片在我眼前晃了晃,表现出一副高贵自居的样子,我说:“这是饼干,奶油味儿的,我两三岁的时候就吃过”。他翻了一下白眼,还是递给了我一块,一遍吃着,一遍写作业。日子过得很快,我们也各自成为各自家的常客。
转眼之间又快过年啦,那个时候过年到处可以放鞭炮,谁的鞭炮放的越多,说明谁家生活好,或者说明他们家有钱。
我们家没钱,但是父亲酷爱这些东西,他从建筑工地上找来了很多水泥袋子,把外面一层比较脏的剥掉,里面还有三层,那个时候装水泥的袋子不是编织袋,而是很厚的牛皮纸袋,过年时候放的二踢脚也是牛皮纸作的。
父亲把牛皮纸平铺在地下,用一个自己制作的木头尺子,压在牛皮纸上,按照15公分宽,把牛皮纸切割开来,再用自制的卷二踢脚的工具,把切割好的牛皮纸卷成一个个纸筒,然后在纸筒的中间装上土,上下装上□□,再塞进去一根念子,这样一根二踢脚就制作成功了。
每一根二踢脚中间装多少土、两头装多少□□,都是有讲究的。中间隔的土多了,送到天上不会爆炸,掉到地上才会炸开。中间装的土少了,离开地面就会爆炸。这样做出来的二踢脚非常危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