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1/2)
随后像是想到什么,他轻扯嘴角,语声不明地一叹:“儿子……也不知道。”
元太后目光微讶。
从小到大,她极少看到自己儿子如此困惑又无奈的一面,好像还有点自嘲。
顿了顿,元太后面色微微严肃地问:“这话是什么意思?”
夏长玦自小跟着母亲一起长大,在母亲面前,他也没什么好隐瞒的。
“娘,您从小教导儿子的话,儿子从未忘记。儿子一直记得您说将来要对自己的妻子专心一意,呵护她一生平安顺意。儿子也一直在这样做的,可是……她却避我如瘟神,不仅不接受儿子,反倒把儿子往外直推。”
此时此刻,外人眼中高高在上、冷淡俊美的帝王,俨然是一个对着母亲撒娇,诉说自己苦恼的稚儿一般。
也仿佛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因着心里的那个女孩儿满腹苦恼和心事无处诉说,只能说与自己最亲近最信任的人听。
这是夏长玦与元太后之间母子相处方式。
也是外人从未窥视过的另一面。
世人皆知,六皇子自出生后,便由他母妃亲自教养,直至他十五岁时方和其他皇子一起学习。
然而世人都不知,元太后到底是如何教导自己的儿子。
这得从元太后本身的成长说起。
元太后的父亲只是一名小小的医官,她自小跟随父亲读书识字,学习医理。后来入了宫,她也整日钻研医理,对这后宫的明争暗斗从来不上心。
入宫三年,都未能与先帝正面相见,她也不急不恼,整日在自己宫中安分守己。
后来机缘巧合下,先帝宠幸了她,这才有了六皇子夏长玦。
但她性格淡然平和,不争不抢,即使生了皇子也不自视甚高,甚至也不要封赏,只求了先帝让她可以自己养育六皇子。
先帝怜六皇子先天体弱,又因为她自身懂得医理,便允了她这个请求。
因是皇子,教导起来自然与普通寻常人家的孩儿不一样。但元太后没把自己的儿子当“皇子”,只当做自己的孩子,跟普通人家的孩子没区别。
她教他读书识字,教他懂礼守法,教他做人做事的处世之道,教他“为男子者,将来对自己的妻子要敬爱呵护”……
他们私下一直以普通母子那样相称。
她尽己所能地把自己懂的都传授给了儿子。
又因为先帝对她们“不上心”,母子俩在自己的宫里怡然自乐,日子倒是过得十分惬意舒心。
母子感情自然也十分深厚。
夏长玦也是这宫里唯一一位拥有温馨平静的童年的皇子。
在这深深宫闱内,这份深浓的母子感情难能可贵。然而元太后对他的教育不仅仅是给予了他满心的爱和温暖。她深知,在这宫墙之内,即使“与世无争”,也不可能做到真正的“事不关己”。
在这里,更要学会如何“活命”。
所以当夏长玦渐渐长大,她并没有阻止他出去与外界接触,但她也会成为他在外收挫时或者有困惑时的倾听者,她再根据实际情况,给他一些建议或引导。
可以说,元太后既是他的母亲,也是他人生导师。
之前皆传六皇子与世无争,这与元太后的教导脱不开关系。她确实是想让自己的儿子平平静静地度过这一生,最好一辈子就是一个闲散王爷。
可命运捉弄,儿子最终还是成了皇帝。
为此,她担心过,焦虑过,甚至“恨”过那个人。
后来在寺庙里整日诵经念佛,她的心情才稍稍平复,才接受了儿子是皇帝的这个事实。
因她知晓,她的儿子终究不是平凡人。
她既感叹,也有些欣慰。
当她回宫后,看到儿子看着自己的那个眼神她便知道——
她的儿子,一直没变。
……
话说回来,当元太后听到自己儿子那气恼又不甘的话后,愣了一下,接着不由得笑了。
夏长玦脸色一僵,唇角几乎绷成一条线。
元太后难得看到他这幅神情,摇头笑叹:“长玦,这事娘帮不了你什么。”
想了想,她又道:“你和皇后的事,娘不想多问,娘也不愿干涉。娘只问你一点,你心里是否把她当成你这一生的伴侣?”
“是。”夏长玦回答的毫不犹豫。
这一点,从他娶她的那一天开始,从未改变。
元太后:“那你可得从你自身找找原因了。”
“?”夏长玦不解地看她。
“但凡女子,出嫁从夫。皇后那样对你,是否是你做了什么事惹她了?”
“……”
夏长玦不由得想到了上一次的事。
可又不对。
从成亲到现在,三年了,她一直都是这样,只不过上一次最严重——
她竟然吐了!
想到那个画面,夏长玦心底的气就更甚。
他堂堂一国之君,竟然让女人厌恶到吐了的地步!
至于她给出的那个理由,在他看来,倒更像是借口。
元太后看他神色就知道这其中有事发生,不过她没多问,“长玦,你不是女子,不懂女子的心思。女子有时候会口不对心的。”
“口不对心?”
都吐了,还能叫口不对心?!
夏长玦张了张口,却最终什么也没说。
元太后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回去吧。”
夏长玦自然不会再留,起身行礼:“儿子告退。”
他走了没几步,元太后忽然叫住他:“长玦,不管你和皇后之间发生了什么,你现在是皇帝,传宗接代便是你的责任之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