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大明的工业革命 > 第二百九十三章 军工体系

第二百九十三章 军工体系(1/2)

目录

朱舜回到工业之城的修筑地,一条宽约四十米的水泥路已经彻底凝固,熟工们正在清理铺在水泥路上面的稻草。

这条四十米宽的水泥路,是由朱舜亲自设计,按照后世高速公路的标准进行修筑,以后是工业之城的主干道之一。

工业之城一共个区,每个区都相当于一座上县,不是一朝一夕能够修筑完成的,暂时只修筑了东区。

东北区和东南区没有修筑,外侧只是建造了一堵高大宽厚的水泥墙,形成了一个目字状。

在目字的东面,永定河岸边也有一个目字,这是工业之城以后的工业园区。

住宅区和工业园区就用这条四十米宽的水泥主干道隔开。

工业园区的北区,已经用水泥修筑好了一家家蒸汽纺纱厂,地面全部经过水泥的硬化,正在源源不断的生产纱线。

工业园区的区,也用水泥修筑了一家家水泥工厂,全市场飞梭织布厂,一匹匹顺天大幅布从东区岸边的小马头,漕运到顺天府各地。

工业园区的南区,也就是永定河的下游,水泥翻建的北平机械总局和军诏黄得功这些一心报国拼命抗击建奴的将领们,都在等着军火公司的qiāng厂炮厂成立,凭借先进的火器,在辽东好好的杀杀建奴的威风。

朱舜和弟子赵斗米走出白府,通过京师大学堂不远处的小马头,乘坐一艘乌篷船,来到了工业园区的东南区马头。

走出乌篷船,步行来到了军火公司。

军火公司的外观很简单,高大的水泥围墙,拉了一圈铁丝网,一扇铁质大门,就没了其他任何装饰了,就连石狮子也没摆放。

军火公司里面,一条宽约二十米的主干道,把军火公司分为南北两侧,一侧为qiāng厂,一侧为炮厂。

军火公司的占地很大,qiāng厂里修筑了十余座蒸汽车间,还剩下大片的空地。

朱舜跟着赵斗米来到第一个蒸汽车间,在里面看到了一样很熟悉的东西:“轧机?”

赵斗米走过去轻轻抚摸这种新式蒸汽机械,脸上带着一丝迷醉:“恩师猜的不错,正是轧机。”

“只不过不是咱们发明的,是北洋水师学堂的西洋人卡斯德利发明的新式轧机。”

这种新式轧机的出现,远远超出了朱舜的预料,在他规划里最少要到崇祯十年以后,才有可能出现轧机。

虽然达·芬奇早在一百多年前就设计出了轧机,但那是比较原始的轧机,最多用来轧制金币银币。

这种新式轧机可就不一样了,不仅可以用来轧制蒸汽机船所要用的钢板,还能轧制一种对于qiāng炮有着重大意义的东西。

无缝钢管。

赵斗米的话,立即印证了朱舜的想法:“恩师,这种轧机可以轧制15毫米的无缝钢管。”

“以后qiāng管的制造,精良程度和速度都有了质的提升,达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

朱舜也是忍不住走过去,抚摸冰凉的钢铁机械,心情却是异常的火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