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遇见有趣的人 > 只做自己的的恋爱脑

只做自己的的恋爱脑(1/2)

目录

我们总爱说别人是恋爱脑,到底什么是恋爱脑?

恋爱脑是用来描述一种爱情至上的思维模式,那些一恋爱就把全部精力和心思放在爱情和恋人身上的人,我们就可以形容他有一个“恋爱脑”。百度一搜恋爱脑的具体表现为:恋爱时愿意付出一些不菲的代价去换取对方的满足、陪伴等等,如放弃某个工作机会去陪对方等行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对方(比如为了对方好宁愿作出很大的让步)的行为,并且不是一两次出现而是经常会有如此的想法,即可准确定义为“恋爱脑”。多见于恋爱付出型人格。“恋爱脑”们往往很敏感,成长环境中缺乏安全感。

按照以上的定义恋爱脑是一种在一段亲密关系里喜欢地付出讨好,并且容易没有边界感,甚至失去自我的思维模式。如果这些关键词是准确的,那细思极恐,就不能把这种“脑”仅仅放在恋爱关系里了,因为这样的人在任何关系亲密关系里都容易出现这种“脑”,他们不仅是对爱情,甚至对友情,亲情也可能产生这样的思维模式,按照这个逻辑,为什么没有“亲情脑”或“友情脑”呢?

其实每一段关系中由于每一个个体的性格差异总会产生不同的不同的相处模式,有付出讨好型就会对应有理所当然享受型,这样才能满足彼此的情感需求,但是好在人是会变的,随着时间经历,阅历更丰富,会不断修复矫正自己的行为。个人认为人的人格性格本质是基因遗传所决定的,在后天的成长环境中不断加固或修正,到成年后基本已经定型,很难再去改变或推翻重塑。因此,所谓的“恋爱脑”无非就是一种讨好型人格和依赖型人格的结合体,她们习惯地在一段亲密关系里去讨好对方,只要对方解锁了她的心理防线,成为了她那个时段认为亲密的人,她就愿意无条件地去付出,在这个过程中她可以自我感动,体会到爱或者温暖,她渴望着要建立的亲密关系,就算没有合理的反馈,就算被精神控制,就算明知自己不应该这样做她们还是会去做这些傻傻的行为。对爱情如此,对友情如此,对亲情也是,有时候她们可能会傻傻分不清这些感情边界,他们内心其实只是需要一个人能够接受她们炙热而疯狂的爱和关心,因为这样的行为能够让他们体会到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和关怀,他们享受这样的温暖。

这样的人如果原生家庭生长环境良好,那与父母的感情会非常深厚,会愿意把父母的心愿当成自己的事业,从小就会讨好父母来作为爱的表达。如果她在成长过程中结交到了一两个好友,那他就会把这种感情放到友情上,希望对方能够把自己也当作情感里的唯一,彼此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他们会为朋友两肋插刀,肝胆相照。不幸的是,如果他们从小就讨不到父母的喜欢,也没有结交到志同道合的密友,那他们的注意力就只能放到伴侣身上,成年后在两性亲密关系中,他们会体现出极度的依赖对方,为了留住对方刻意讨好甚至牺牲自己,就很容易变成了恋爱脑。

综上可得,恋爱脑的人多半是在一段亲密关系中有极度的依赖性,原因在于他们讨好付出型的人格特质,更是他们因为没有基本的家庭稳定或亲密友情作为后盾而产生的自卑和缺乏安全感的体现。并且恋爱脑的行为是很难改变的,就算你把他从一段关系中拯救出来,只要有下一段关系,她又会回到之间的状态,死死地赖住,拼命地讨好,变得越来越被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