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名门之后(科举) > 巧解困局

巧解困局(1/2)

目录

方才还乱哄哄给教官出主意的士子们一下子都没了声音,想听听陈礼文到底是怎么破题法。陈礼文清了清嗓子, 朗声道:“圣人循循然授道, 贤者谦谦乎博约。”

教谕一听,不自觉面露微笑, 道:“好!引的是论语那句‘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且又顾着了一个‘陈’字。”

这时候,常晓成已经是跃跃欲试, 教谕只能道:“常晓成, 你说罢。”

常晓成把手一背,道:“君子琢玉日新, 大器何必晚成!”

此言一出, 洛陵士子纷纷叫好。凭心而论,常晓成这破题算是破的不错了——尤其是他的姓,“常”,还不如陈礼文那个“陈”字, 既可以当“陈列”讲, 也可以当“陈述”讲,又恰好有一句“圣人循循然善诱”的原话, 可以直接套用。他这个常字, 最能靠得上的, 估计也就是那句“苟日新, 日日新”, 取不断进取之意。

至于那句“大器何必晚成”,倒是可以算得上是一句妙语,而且一听就很有常晓成自己的风格。

总而言之,常晓成对的巧妙,陈礼文破的庄重,到底怎么评判,确实不太容易。教谕十分为难,士子们也争论起来,常晓成似是觉得他自己做得不错,下巴一扬,对教谕道:“怎么,教官要顾着陈公子的面子,判不出来了嘛?是不是该找别人来判?”

陈礼文觉察到了常晓成的敌意,对他的态度也不像对陆钧那么谦逊友好,开口道:“常公子,你这是何意?莫非你们这里的教官,还要偏袒我一个外乡人不成?”

陆钧眼看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只得走了出来,对两人道:“思予、晓成兄,这文会乃是以文会友,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依我看,两位的破题都是巧夺天工,实在是不相上下,所以教官才迟迟不判。二位都已是声名在外的才子,何必在乎这一次的高低?不如我请二位共饮一杯,以成这君子之争的美谈,如何?”

陆钧一边说,一边对常晓成拼命使眼色,想提醒他这不是他出风头的时候。而陈礼文毕竟年长几岁,一听陆钧这番关于“君子之争”的提点,马上道:“嗯,这位常公子小小年纪,却已是出口成章,想来前途不可限量,我应当敬佩才是。方才是我失态了。”

说罢,他对着常晓成和陆钧打了个躬,常晓成一看,陆钧还瞪着他,只得胡乱做了个揖,道:“你做的也不错。若有机会,改日再比吧。”

在一旁观看的王知县见陆钧称呼的是陈礼文的字,又见陈礼文对陆钧颇为友善,连忙把那方才去找二人的官差叫来,细细询问了一番。听说他两人在河岸边似乎聊的很是投缘,王知县小声嘟囔道:“这个陆钧,还真是有几分本事。先前得了范督学青眼,如今又和这巡抚大人家的公子交上了朋友……看来,我也要帮他一帮……”

他吩咐左右,道:“你们没听见吗?!‘揖让而升,下而饮。’礼不可废!你们赶紧的回去把我那坛子竹叶青搬来,稍后比试中做得好的,都赏他一杯!”

那差役忙不迭的去了,王知县转过身去,数日来一直紧锁的眉头似乎展开了些,这洛陵县接下来要发生什么谁也无法预料,或许并非是他帮陆钧,陆钧说不定,也能帮到他呢。

文会过后,陆钧回到陆家府中,却见祥叔碰这个帖子,来对他道:“少爷,您瞧这是什么?”

陆钧接过一看,只见上面写道:“侍生王志坚拜。”陆钧虽然不知道多少朝廷大事,这一县之主的名字他还是知道的,不由得吃了一惊,拿过一看,那上面却也没写什么,只是请他隔日晚上,到家中一叙。

陆钧心中忐忑,想去找陆垠,却听说他服了药躺下了,只得到大房去寻陆兴璘。陆兴璘架了个拐杖,正在院子里侍弄花草,天气还未冷得厉害,院里的石桌上堆满了家中留下来的古书,旁边一篇篇字,墨迹未干,都是陆兴璘新作的注解。见陆钧来了,他忙道:“阿钧,快进来坐吧。”

陆钧把王知县请他的事情对陆兴璘说了一遍,陆兴璘听了,眉头微皱,道:“王知县为人圆通,或者是他见你与那巡抚公子相谈甚欢,想要让你在那位陈公子面前美言他几句?”

说罢,他自己摇了摇头,又道:“这也说不通,今年并非衙门里考校政绩的年份,他何必如此大费周章?”

陆钧也是疑惑,两人正在琢磨,外面又有个小厮来对他们道:“帐房的蒋先生又来了,说是今日他整本账本都被官差收走了,他来请示二位老爷,往后铺子里可该怎么办,是照常开着,还是先关上几天躲躲风头?”

陆钧和陆兴璘对望一眼,陆兴璘道:“阿钧,莫非王知县找你,和这事有关?我知道咱们家的账从前是你大娘管的,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