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杨杭(1/2)
钟回自去对岸找赵易。而洛京城外不远处一个工棚内,那杨猎户与张秀才也在商议着与顾钧之会。
“这姓卜的小子到了我们手里后没生出什么事。先头自身难保,还不忘记为那几个船夫挑夫求情,倒让人有几分佩服。谁承想昨日我不过叫你家小三过去问问他是否另娶过,便叫他好一顿打。叫了三四个人方才拉住。口里还只嚷着叫我们放人。”张秀才身上衣物虽已破烂不堪,倒还看得出是书生打扮。他身材高瘦,皮色白净,只是门齿微露,不免显了几分刁钻像出来。
杨猎户却并不理他这话头,只问道:“可放出消息去了?”
“叫小四过去透出去了。说起来,我也没想到有这般的巧事,那赵易在我这里不过是启蒙而已,也就半年的功夫。后来赵家便另叫他去临村老先生那里拜师了。不过他为人在本村倒是有口皆碑的。赵家于他有恩,他便不肯舍了名头上的妹子出来另谋生路。若这女子所言非虚,想必赵易不会不肯来救她。只不过,杨大哥,若果如她所说,陕州各地早已妥善安置了流民,我们在这里怕是支撑不了许久,需得早做退路打算。”
这杨猎户因常年在山中打猎,面色便要黑些,倒比那张秀才看着敦厚,开口声音更是浑厚:“我无父无母无妻无子,只一个女儿,尚在学步之龄。若我岳家无涉其中,我也舍得下。只是我们既然做了这出头鸟,那顾钧必得给上头一个交代,否则官家颜面何存。所以说要求退路怕是难。我如今只求不必累及家中老小便罢了。”
那张秀才便急道:“我早说过,将那姓卜的并几个官兵做了。死无对证,他顾钧去哪里找起头的?到时候大家抵死不认,看他如何拿人。”
“我们所求不过是要个温饱,大家平安过冬。若不是洛京府借口我们不是灾民,闭门不开,也不至于闹到如此地步。如今朝中想必也已经知道因果,否则不会派了宫中亲随出来。看来他们还是安抚之意为上。若真杀了人,那便只得落得和那些在陕州落草之人一般下场了。到时候顾钧自有借口大开杀戒。且你看他行事手段,先是放了老弱妇孺入城,又许钱粮,人心便已得了一半了。如今对岸人马,人数虽看得不甚清楚,却一夜之间便起了一座桥来,必是京里派来的精锐。他如此懂得恩威并施,想来前头陕州平叛威名也并非是虚担的。要在此人面前做手段,怕是难。即便我们将人杀了,自己不说,难道就没有人去告密求赏的?倒时候严刑逼问,我自己都未必扛得住,何况他们。”
张秀才听了便默默不语。那杨猎户见他这样,便说道:“你放心,若果如此。我必一肩扛起,以求少连累你们。横竖此事也是我先起的主意。你们只说是受了我的摆弄便可。”
那秀才听了,反怒道:“你把我看成什么人了。我虽肩不能扛手不能提,但好歹也吃过几年墨水,知道恩情大义。”说毕便掀了毡布出去了。
这里赵易听了钟回所说,果然义不容辞便跟他过了河。原来他们在石门等了一夜,想想不妥,未及天亮便仍快马追了出来。到达渡口时眼见无法过河,便只好等营中将士先将浮桥筑起。钟回来了以后,那浮桥虽未完全建成,但过一两个人已无大碍。那赵家妹子因此也定要跟过去,钟回费了好大功夫才拦了下来。
因杨猎户那里不放心,便只许赵易一个人跟了他手下过去。钟回虽担心不已,无奈人多,不好跟上去,只得仍是在顾钧那里等消息。熬煎一日,到了晚间钟回才等到了毫发无损的赵易回来。他还带回消息说杨猎户愿意见顾将军,但只许他带一名随从。钟回听了,便自告奋勇要跟去,顾钧也允了。
这日至晚,洛京府尹便从城墙上头放下了些米粮下来。虽不多,但顾钧指挥众人用大口锅熬煮了,大家依次领取,倒也并不混乱。顾钧所带的人也是和众人一样的食用,只无须排队,倒也无人抱怨。他自己和钟回用过两碗粥后,二人便到角落里换上了粗布衣衫。趁着天黑,大家又忙着排队领粥,没人注意,二人跟着杨猎户派来的人就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