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6 章(1/2)
五月初,李昌带着从南郡筹集的粮食回到了敦成。押粮的队伍从街市上经过,引起许多百姓围观,人人都安心地舒展了眉眼。李昌路过行辕旧址,见地面平整梁柱林立,工匠们在其中穿梭忙碌,感到有些新奇。他让押运官将粮食清点入库,自己去向张显复命。
张显恰不在军中,李昌于是前往项府。除了禀报买粮的经过与收获,他还捎来了张显原配夫人的书信。张显并未交代他去拜访妻子,接过书信若有所思。
李昌想起在南郡时张夫人问起丈夫的满脸殷切,和听闻张显纳妾时难掩的失落,再看眼前张显捏着书信并不急于拆看,心里有些感慨。当初他跟随张显的时候,原配夫人和孩子们已被安置在南郡,这么多年夫妻从未相见。李昌默默同情张夫人,但又告诫自己,不可妄议上峰的家事。
张显最终没有看信,只是放到一旁,然后问李昌道:“来的路上可曾经过刘楚的行辕?”
李昌点头:“那里正大兴土木,很是热闹。”他看张显神色漠然,奇怪道:“重修行辕不是将军的命令吗?”
张显面无表情:“不是重修行辕,是兴建民宅,用作商铺作坊。你看到的那些工匠,大多是从钟陵过来的人。”
李昌想了想:“之前分了田地,现在又建商铺作坊,扶农兴商,敦成何愁不繁荣?看来刘进治理敦成的野心不小。”
张显神色松动了一下:“他倒是励精图治,收尽了人心。”
李昌听出这话里的不满,不敢苟同:“将军,他如今效忠于你,他笼络的人心终究还是属于你。况且去年敦成接连经历两次大战,如今终于恢复元气,抵御朔阳军更添胜算。这不是好事吗?”
张显似有不悦:“今年春雪之后,不断有钟陵的百姓迁来敦成。刘进统统来者不拒。但敦成毕竟不比钟陵,总有一天要人满为患。”
李昌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随即又道:“不过,这些人中也有壮年男子,我们可以征募。钟陵人口流失,我们趁机做大,不久便可拿下钟陵,再将这些人迁回去,敦成自然也不会乱。”
张显不言,只是神情凝重。李昌有些糊涂起来,觉得钟陵百姓来投分明是件好事,不解张显究竟为何忧心。但张显不说其中原委,李昌也不好追问,既已将买粮之事禀明,便向张显告退。
他出了书房,想到自己许久未见石韬玉,于是移步往后园去。路过花园,却见石韬玉独自一人蹲在不远处,似乎是在赏花。
项府花园里种了一处红芍,四五株围在一棵海棠树下,推推挤挤地争芳斗艳。石韬玉蹲在花丛旁边,全神贯注地盯住一朵盛开的芍药花。李昌停下脚步,欣赏人面与花交相辉映的美景。但见她一动不动,目光凝滞一般,显然早就神游天外去了。李昌舒展眉眼,走上前去打招呼。
石韬玉恍然回神,还有些迷茫的样子。她起身向李昌行礼,态度如常,一时倒忘了从前的尴尬。
李昌欣喜,仔细打量她一番,怜惜道:“姑娘清减了。”
石韬玉微怔,继而淡淡一笑,对李昌道:“李副尉黑瘦了,此行想是劳苦功高。”
李昌谦虚地报之一笑,然后从袖筒中掏出一物,递到她眼前。
石韬玉定睛细看,发现是颗釉彩斑斓的瓷珠,鸡蛋黄那么大,串在一根红绳上,很是别致。石韬玉没有伸手,只抬头看他。
李昌往前送了送:“南郡有许多漂亮的瓷器,可惜我此行公务在身,不方便携带,就买了些小玩意。这是给你的。”他见石韬玉没有接受的意思,忙又补充道:“我给夫人也带了几件,都收在匣子里,但因急着来向将军复命,忘了一起拿来。”
石韬玉想了想,大方接过来,朝李昌一笑:“多谢李副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