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七十年代小地主 > 找事

找事(2/2)

目录

“那等会我给你捎两个馒头出来”

黎保木刚走,黎美兰又悄悄摸过来,她把手背在身后趁旁人不注意给黎美玉塞了两个大包子,“妹,我妈让你去我家吃饭。”

黎美兰自从出了那事,性子也沉稳了许多,腿是养好了脸上却留了疤,小姑娘家都是爱美的,黎美兰一照镜子就哭,后来也不愿意出门了。黎美玉进城次数多给她捎了只药膏,涂涂抹抹还让疤痕淡了不少,黎美兰对她很感激,有事没事就爱往她这里跑。

黎美玉不接,“我不饿,你自己吃吧。”

黎美兰用荷叶包着包子坐在她旁边,“你别跟二婶吵,她要真生气了把你关起来你怎么办。”

这破屋子还能关住她,菜地边上种了一排向日葵,金黄色的花朵比镜面还大,它们明亮灿烂像太阳一样温暖,无论是忧伤还是喜乐,全部都深埋在心底,就那样静静地注视静静地凝望。

黎美玉觉着能做花也不错,不必言语向暖绽放,想开花就开花,不想开花就坠落。

“美玉、美兰都在呢”对岸的张婶子领着她刚过门的小媳妇过了河,“美玉,我家秀香今天回门,你能不能帮着梳个好看的花样。”

“我一会儿要出去,你让黎美兰给她梳。”

黎美兰有些胆怯,“妹,我不会,还是你来吧。”黎美玉会梳漂亮的头发,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没事都爱来找她玩,让她帮着梳一个。黎美玉就让黎美兰在一旁看,一边梳头发一边教她,有时候人多忙不过来黎美兰就得去帮忙。

刚开始的时候她还不敢,黎美玉说,“你就当梳着玩,反正她们也不懂。”

后来熟练了,黎美兰也学会了好几种新花样,村里的姑娘刚开始还不太习惯,梳完了走在路上还要用头巾包着,一个人在河边又忍不住仔细端详。队长他再管天管地也不能管到姑娘家头上,后来黎家老大一回来,偷偷找上门的姑娘更多了。

“就前几天你给妮子梳的那个鱼尾辫,她头发长刚好合适。”

小媳妇羞涩地坐在回廊里的凳子上,黎美兰站在她身后解开她的粗辫子,拿了木梳沾点水一点点梳开,学着黎美玉平日的样子,手指夹着发丝灵巧地翻来翻去。等黎美兰梳好了以后,张婶子凑过来一看,“好看,就是好看,可比我们那时候俊多了。”儿媳妇好看,她面子上也有光。

黎美玉等她们走后,回头对黎美兰说,“以后她们再来找你梳头,收钱。”

“啊,为什么呀?”都是一个村里的,这叫她怎么好意思。

黎美玉算是看出来了,古人说的“斗米恩升米仇”是一点没差,人心这东西隔着肚皮是最难估量。“你以后要忙不过来,都来找你帮忙你帮还是不帮。”

黎美兰绞着衣襟,“我也没啥事。”

“也不多要,请人帮忙不能总说个谢字,一次两次还好,天天来你不烦吗?”黎美玉坐在回廊边,脚上的鞋子刚好碰到了一朵鲜红的蔷薇,“明天你采点鲜花瓣,我教你做胭脂,你多挣点钱有了底气就什么也不怕了,还能想买啥就买啥。”

黎美兰低头一想也是,她妈对她是好,可她上面还有三个哥哥,大哥结婚了还有个儿子,她妈也稀罕。二哥也不小了也要成家,人一多钱就不够用,这几年她妈说她不出门,新衣服都没做几件,捡的还是黎美玉的旧衣服。别看黎美玉年纪比她小,长得可比她高。

“那行,我听你的”黎美玉是个有主见的,听她的准没错。黎美兰有时候想想真是羡慕她啊,人长得漂亮又聪明,还有孟洲哥帮她,一想到顾孟洲黎美兰就脸色微红,她偷偷往不远处的竹林里瞄了眼,看到郁郁葱葱的竹林里修长的身影,脸更红了。

黎美兰低头跳下台阶,小声说了句,“孟洲哥找你来了。”

自从出了黎保刚那一档子事,姚氏对黎美芝和黎美玉看的很紧。黎美芝天天在外干活,有那么多人看着,就是这黎美玉不让人省心。黎美玉不上山不下河天天在屋里呆着,隔一段时间让顾孟洲帮着捎些东西进城,姚氏就在一旁守着,好在顾孟洲那小子规规矩矩,话也不多说总是拿了东西就走,姚氏旁敲侧击地问过几次,见两人都没那个意思,才把心放回了肚子里。

这年头男女防范很严,走在一块儿恨不得隔上八丈远,稍有些亲昵的举止就会被冠上资本主义作风,那时候谁不要脸啊,要是走在路上被人指指点点的还不羞死。

顾孟洲绕过花架趁人不注意上了台阶,一闪身进到了屋子里,黎美玉觉得有些好笑,想笑又忍住了,她背对着他坐在屋外和他讲话,“顾孟洲,你怎么来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