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漠上明月 > 是我干的!

是我干的!(1/2)

目录

“随便做出承诺,对人对己都是不负责的行为。”卫央皱眉说道。

“我只是答应尽我所能不让华家卷入危局之中。”穆安生坦然应道。

“华家明明已在局中,”卫央似笑非笑,“你对人家姑娘心中有愧,就想要从其他方面补偿。”

“老师说笑啦,华棋桐年纪轻轻便背负沉重使命,我也只是境遇相仿之下有些同情罢了。”穆安生苦笑。

卫央瞄了学生一眼,“今天城门发生的事情,你理应稍缓片刻,等太子赶到后居中协调才是上策。”

“不过老师还是认同我的作法。毕竟,”穆安生笑道,“退一步越想越气,忍一时越想越亏。合情合理的回应,只争朝夕。”

卫央没有否认,淡淡说道,“对方之前的行动还停留在警告阶段。如今矛盾已经公开,这后面的手段只怕不会再与血缘亲情有关了。”

“老师的意思是?”穆安生问道。

“如今的朝堂上,文臣言官大部分都是信王一党,刀笔销骨众口铄金,太子的风评每况愈下可见一斑。”卫央说道,“如今你担了职务,以末尾五品亲王的身份位列金殿,一举一动都会被无限放大。以前的放下不提,以后做事要多思多想。”

“邹师伯在常山世子处讨来的开矿文书合情合理,至今尚未有人将陈仓黑骑与焉知山联系到一起。晋桓将军虽然心细,被调往幽州大营暂代主将后也没有心力追查。”穆安生略加思索后说道,“只是父皇的心思实在难猜,我总觉得他全都知道。”

“居上位者,自然掌握各种强大的力量,其中一项便是消息渠道,更何况是坐拥江山的帝王。野史中的昏君国主被臣子欺瞒被妻儿诓骗,实在可笑。”卫央正言说道,“面对皇帝时,你可以有心算无心,可行动上却要时刻忠诚。”

“学生明白。”穆安生仔细品味着老师的话,忽而苦笑道,“老师尊重皇权,却没有分毫敬畏。为何对学生又有那样的期许呢?”

卫央飘然离去,良久后传来一声轻叹,“因为她喜欢。”

督察院左右两位都御史牵头写了一份弹劾宁王的折子。陛下近来对这位六皇子颇为爱重,几位御史做好了碰钉子的准备,未曾想折子气势汹汹的递进内阁后竟没有激起一点水花儿。

夏国历朝一向重视谏言,虽说督察院此次行动的动机不纯,可奏折所述之事也不全是子虚乌有,陛下这不予理睬的态度着实反常。

“各位大人怎么看?”左都御史顾宪成面带愠色。

“陛下偏私。此事既已提起,就不能含含糊糊的放下。”右都御史高攀龙说道。

“宁王殿下中秋之后即将前往雍州,陛下忧心边境战事,或许是不愿在此时多生枝节吧。”下方一位年轻御史小心说道。

“朝廷选派官员,考量的是德才兼备。古书有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雍州监军兹事体大,宁王殿下即便精通军务,若没有畏惧法戒之心,依然不能胜任此职。”顾宪成正气凛然的说道。

“先前准备联名上书时严遂不愿附议署名,可私养府兵等违制之事由兵部出面最为名正言顺,这接下来只怕由不得他躲清静了。”高攀龙捻须说道。

“李叔良一案大部分罪证都是由兵部提供,如今想要明哲保身,太晚了。”顾宪成冷笑说道。

金殿朝议接近尾声,掌印太监怀恩重复一遍,“有本上奏,无事退朝。”

文武百官中有一人出列,朗声说道,“臣兵部尚书严遂有本要奏。”

皇帝想起前几日内阁呈上来的联名奏折,脸色微微一沉,“严尚书还是要议雍州监军一事吗?”

“此事由陛下钦定,微臣不敢妄言。”严遂躬身说道,“宁王殿下英武过人,确为不二人选。只是近来有些传言涉及殿下,所述违规越制之事又属于兵部管辖,所以微臣不得不调查详实,呈报陛下。”

“既然是传言,难免夸大其词。”皇帝不咸不淡的说道,“西境战事稍息,趁此喘息之机,行台调度和屯垦戍边等诸项事宜要抓紧办。你们兵部责任重大,就不要把精力分散至捕风捉影的些微琐事上面了。”

严遂怎会听不出陛下话中的锋利,可老尚书有自己的苦衷。督察院几位御史的撺掇自不必说,信王殿下又托人捎来口信,言辞越发严厉,严遂也只能头撞南墙表忠心了。

左都御史顾宪成走到严遂身旁,躬身说道,“严尚书所奏之事,微臣附议。”

信王缓步出列,站在两名大臣身前,“父皇,严尚书所奏之事,应天城里确实有不少议论。儿臣以为,宁王需当面陈情,若真是子虚乌有,也可以堵上传言之口。”

被两名二品大员一同参本,穆安生站在宗室末尾,眼睛瞧着身前相王臃肿的后腰,仿佛事不关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