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胡言乱语(1/2)
“只要他不生疑便好,至于这黄英,当初他儿子耽误了顾九卿在晔郡的生意,他又断了我的财路,如今这事不过是让他长个教训罢了!”郑檀看着缓缓抖动的烛火,“不过王爷如此喜欢女儿,是我万没想到的。”
夫人笑着说道:“若不是借着这一点,又岂能脱险?当年他宁负这强抢民女的骂名也要娶女儿,便足见其真心了。”
“是啊!不过……定会付出代价。”
“这代价也并非你来承担,无需忧心了。”郑夫人安慰道。
郑檀叹了口气,“王爷情深至此,也是难得。”
翌日齐枫亲自去黄英府上拜访,黄英心中已知其来此的目的。吩咐仆人泡了杯茶,亲自呈上。
“黄大人客气了。”
“王爷光临寒舍,可是为了郑家之事?”
齐枫也未曾拐弯抹角,“正是。”
“大可不必。”黄英摸着微温的杯盖,“狱中之人昨夜已招了,乃是受人指使在米中下了毒。”
“哦?不知是何人?”
“此乃案宗,恕下官无法告知王爷。”
“郑大人莫非心中有鬼,故不敢言?”
黄英说道:“王爷可直言。”
“这罪魁祸首,便是黄大人的亲生儿子吧!为非作歹的匪帮头目,黄大人这是为虎作伥啊!好在黄大人为官清廉,否则一纸假供词便可将几十条人命推至他人身上。”
茶杯被重重地放在桌上,“王爷今日来此,是想兴师问罪?欲查朝臣,需圣上亲准,不知王爷可有圣谕?”
“若非令公子,大人怎会恼羞成怒至此?”
黄英自知教子无方,虽是朝廷重臣,亦为晔郡太守,但他也是个父亲。且黄公子虽名为匪,不过是身在江湖,做的是劫富济贫的侠盗之事,怎会去害人呢?那人虽一口咬定是黄公子,但黄英不信,故仍在追查,“犬子好江湖事,通晓侠义之道,这等伤天害理之事,他是断不会做的。”
“好一个江湖中人,世间好坏分明,朝中是,江湖亦是。朝臣讲求清廉不阿,可仍有大人这等包庇匪帮的所谓清官。江湖追求侠肝义胆,但尚存令郎这般为非作歹之辈。大人执意包庇令郎,那本王只能向父皇好好说说这投毒案以及令郎的身份了。”
黄英握紧了拳头,双眼通红,那声音似从压迫中逃出一般低沉吃力,“此案若确实为他所为,我决不轻饶。”
“人证物证俱在,不知黄大人可舍得将令郎捉拿归案?”
“当初未谈拢,乃是他们故意抬高米家,如今反咬一口说是拒绝给匪帮送米故被记恨。而下毒之事,狱中之人毕竟是郑家的家仆,为了护主一口咬定是犬子指使,亦不可尽信。再者,这些米有毒,并非因下毒,而是这些米中掺杂了有毒的米,以低价售卖,次日便死了数十人。吃完后上吐下泻,有的及时就医已无大碍,黄发垂髫因体质弱,无力回天。王爷不妨想想,若是匪帮所为,何必如此大费周章,故意陷害?大可直接报复。任犬子在江湖之中,是我思虑不周。但我相信以他的品行,定不会做出这等恶事。如今尚未查清,便要将他捉拿归案,不免让人生疑,这迫切想将他置于死地者,可是在寻替罪之人?仅凭三言两语便断这糊涂案,恕难从命。王爷大可上谏,我黄英不负朝廷,不负百姓,不负生者,不负亡灵。”
听完他的话,齐枫心想,难道果真是自己意气用事?他起身说道:“本王在封地,静候佳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