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重生七零王老头 > 高考

高考(2/2)

目录

送走了这些人后,他掐指暗算,总参谋长现在已经复位了,估计高考也不远了吧。

果然到了九、十月份,知青们都开始躁动不安,有那消息灵通的,已经隐隐约约地得了信儿。

王国栋是见天地儿往县委跑,仗着他脸大人熟天天去县委打探消息,县里接到确切的通知后王国栋第一时间把消息带回了小王庄。

他回来把这消息在知青点一公布,知青们瞬间炸了锅!

一个个脸红脖子粗地抓住他不放:“王国栋,这消息是真的?真的开放高考了?你不是逗着我们玩儿的吧?”

也难怪他们不信,虽说早前知青们之间就在传说可能会恢复高考,可现在已经是十月份了,高考中断前都是夏季高考,就算有消息,也以为是明年的事儿了,哪知道幸福会降临的这么快这么突然呢?

从五十年代就开始有部分知青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到广大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群人中插队最久的一个,已经在小王庄呆了十五年了。

家里有点能力的都会给孩子找门路回城,剩下的这些,可以说是一点回城的希望也没有了。

现在突然一朝出现了这么一条通天路,他们能不炸锅吗?

要知道现在上大学可是包分配工作的,这意味着他们毕业之后就会有一个铁饭碗,再也不用回农村来干体力活了。

知青们喧腾过后就开始了紧张地复习,林彩霞微笑着对王国栋道:“我得抽空去谢谢国芝,要不是她天天来请教问题,我肯定也早已把文化课给撂下了。”

说完她瞄了一眼谢盛,这下可以考大学了,以谢盛的文化水平考大学肯定是没问题的,看他还有什么理由和借口来推托。

看着回避林彩霞视线的谢盛,王国栋挠了挠头,上辈子公社以谢盛的家庭成分为由拦了他一年,这次不知道为什么竟然没人提起。

愣头愣脑的林建中傻眼了,为啥?因为他是初中生!

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初高中都是两年制,俗称连中,高考规定了,凡是参加高考的考生,必须上完了高二。

林建中上初中时就开始闹腾着要下乡,插队干了六七年的农活,当初的一腔热血早也耗光了。

此时像他们这样的初中生,想要参加高考都要先经过县里的高中考试。

林建中本身就是个不爱学习的,自打下了乡后更是书本也没拿起过一次,他能考得过就怪了。

知青点和他一样情况的还有许多,顿时一片鬼哭狼嚎。

褚天逸却老神在在不动如山,既不忙着复习,也不说去报名,急的王国栋连连催促他。

他却振振有词:“国栋哥你就别瞎操心了,来安平县插队是我想来,我要是想走,随时都能走,不是非得参加高考不可。我不走,只是因为我舍不得臭妞妞,离开她一会儿我就想得不行,哪有那心思丢下她去上学?”

王国栋气结,却又拿他无法。

转眼就到了考试的日期,王国栋特意借了公社里的拖拉机,把本公社报名参加高考的考生给一车拉到了县城。

考完后大家忐忑不安地回去等结果,没多久初选名单就出来了,被录上的考生们欣喜若狂,聚拢在一起选报学校。

让王国栋大感意外的是谢盛,他竟然没有选择前世的清北大学,而是报了南凯大学,王国栋纳闷地问他:“你咋不报清北大学?”

林彩霞也咬着嘴唇看他,谢盛拿过林彩霞的表格在上面写上了南凯大学几个字,写完了把两张表格叠放在一起,对着王国栋道:“不知道分数盲报,还是南凯大学把稳些。”

林彩霞泪流满面紧紧抓住了谢盛的胳膊,她知道,谢盛这么做全是为了自己。

他出身书香世家,父母都是出国留过学的知识分子,谢盛文化底蕴深厚,英语也特别好,他要想报清北大学,那肯定能录取上。

自己呢?以前从未学过英文,全是到了小王庄后才和王国芝一起跟着谢盛学了些,偏偏这次考试有英文这一科目,她自觉自己发挥的不好。

虽然初选通知没有公布详细分数,她也知道自己的英文肯定拖了后腿,想上清北估计没戏。

谢盛此举,只为迁就自己,好以后两个人能上同一所大学,虽说南凯大学也不错,可要和清北比,还是要差了那么一步。谢盛为了自己愿意舍弃清北而就南凯,这么多年的追逐终于有了结果和回应,怎不让她激动万分?

被她紧紧抓住胳膊的谢盛拍拍她的肩膀权做安抚,这么多年她的情谊他全看在眼里,说不心动都是假的,问题是没资格!

当初母亲被批|斗不堪受辱,上吊自尽,父亲被下放到了西南边陲,自己是妥妥的黑|五类狗崽子,面对干部家庭出身的林彩霞,他又怎敢接受?

每每看到她追逐自己的眼神,他比她更痛苦,这高考,是他晋身的阶梯,现在自己终于有资格站在她身边了!

王国芝对着志愿填报表一通抓耳挠腮,她对于各个大学的情况一无所知,偏她又目的明确的不得了,如果学不成和经济有关的科目,她宁愿不去上。

看着谢盛三下五除二就填好了他自己和林彩霞的,王国芝一步就窜了过来:“谢老师,你也给我选选吧!我根本不知道哪个大学有跟经济相关的科目咋办?”

谢盛微微一笑,接过了她的表格,第一志愿填报了复淡大学,第二志愿选报了京城财经大学,第三志愿选报了海市财经学院,第四选报了西方财经大学。

选完了跟她解释道:“这四个档次不同的学校可保你必定能如愿以偿,情况好你就去海市或京城,不好你就去川市。”

王国芝连连点头,拿好了表格就去看郭绒花,郭绒花比她更犹豫。

概因这傻姑娘现在还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她揪着自己的辫子思来想去,到底哪个学校离家近呢?

闺女才将将一岁多,实在舍不得离开她去上学,更舍不得离开国栋哥,要不干脆不去了?

不过国栋哥好像很着紧自己的学习,好不容易考上了,要是跟他说不去,国栋哥会不会生气?

唉!这可怎么办才好呢?

要是能把人一劈两半就好了,一半留在家里陪着闺女和国栋哥,一半去外地上学,可惜,这是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那干脆就选个离家近的吧,省城都有什么学校来着?

好像听说有个农业大学来着?嗯,不错,那就选这个吧!

农业学校,学好了以后可以指点国栋哥种地,想到她站在旁边指指点点,国栋哥点头哈腰埋头干活,她忍不住把自己乐得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林云霞郑重其事给自己的报名表上填上了京城医科大学,她就想做个救死扶伤的医生,南丁格尔一样的白衣天使也能接受,其它的选项不在她的考虑范围内。

志愿表交上去后,录取通知书很快就下来了,谢盛林彩霞如愿以偿,双双被南凯大学录取了。

王国芝被第三志愿的海市财经学院录取了,林云霞被调剂到了南市的医科大学。

收到通知书的人都欣喜若狂,王国栋却暗暗心焦,绒花的录取通知书为何迟迟不到呢?

他等的焦灼万分,却不敢在绒花面前提及,怕她也跟着着急上火。

郭绒花却全无感觉,心道不录取才好,正好在家里陪闺女。

现在一岁多的闺女正是牙牙学语的时候,每次听到闺女用甜甜的小奶音叫妈,把郭绒花的心都要融化了,她又怎么舍得丢下闺女去外地上学呢?

正当她暗暗窃喜以为自己终于能逃避的时候,录取通知书到了。

王国栋也不明白这个农业大学到底是个什么水平,只看到在省城,乐呵呵地跟郭绒花说道:“可好这个学校是在省城,要是跟国芝似的跑到海市去,那想回来一趟可麻烦了。”

郭绒花却瞪着录取通知书运气,你怎么不干脆丢了才好?

此时交通不便,海市又路远,三月份就得报道,刚过完十五王国栋就开始张罗着往县里跑,帮助考上的学生办各种手续和粮油关系。

各样手续给办妥当后,王国梁领着林云霞和王国芝先出发了,他要先把林云霞送到南市,再送王国芝去海市,幸好这两地相距不算太远路也顺。

王国梁虽然年纪小,却是在外行走惯了的,哪怕他带着两个小姑娘呢,一家人也没什么不放心的。

谢盛领着林彩霞也要出发去津市的学校报道了,林彩霞对着给她送行的韩老太红着眼圈说:“婶子您回吧!我到了给您发电报。”

在小王庄的这六七年,韩老太没少照顾她,长年累月的鞋子都是韩老太给她做的,此时猛然要离别了,还真是非常舍不得。

过了三月份王国栋就开始收拾东西准备送郭绒花去上学,离她报到的时间没几天了,郭绒花却哼哼唧唧不肯去。

她舍不得离开闺女,更舍不得离开国栋哥,虽然省城的学校算是离家比较近的了,可还是有好几百里地呢,她想国栋哥,想闺女了咋办?

看她这样王国栋无奈的很,他也舍不得离开绒花放她一个人去外地上学,问题是这机会多么难得?

多少人想上都还没机会呢,现在这大学录取率可不像后世那么高,纵观整个朝阳公社,连知青带本地村民,一百多号人参加考试,也不过就录取了六七个而已。

虽说绒花连中毕业以后经历了结婚生女,可也从没断了学习,现在终于考上了,哪能说不去就不去?

他细细跟郭绒花分析:“绒花,这学你必须得去上,你想想,现在大学开始招生了,咱贤敏以后是不是也得上学?也得考大学?”

郭绒花眨巴着两只眼睛盯住他不住点头,没错呀,自家闺女这么聪明可爱,长大学习肯定好。

“你看我,平时读书看报没问题,但是毕竟没正经上过几年学,以后闺女上学遇到难题了咋办呢?我给她讲不来呀!”

王国地冲她挑挑眉头:“这就算是去问老师,那也得看老师是不是方便呢?你要是去上了大学,那就没问题了,咱闺女到时候遇到啥问题,你个大学生还不能给她讲讲吗?”

国栋哥说得有道理!

郭绒花眼前浮现出小小的闺女对着个作业本抓耳挠腮不会写的模样儿,立刻咬了牙道:“行!咱明儿就出发!”

到了省城王国栋背着孩子提着行李跟着郭绒花去报到,像郭绒花这样拖家带口的也不少,负责登记的老师一边儿看着她填资料,一边跟王国栋拉话。

“小伙子你不错,孩子这么小都能送媳妇出来上学,有担当,有胸襟,有气魄!”

老师夸完王国栋感慨连连:“最近听说了许多被录取的女生因为家庭孩子拖累而不能来上学的事儿,真是让人痛心万分。一些地区的老百姓食古不化,认为女性离家上大学就是为了要抛夫弃子,真真是岂有此理。”

说到这儿他问王国栋:“小伙子你们是哪儿的人?”

“安平县。”王国栋被这长吁短叹的老师给夸了一顿脸红了。

“你们是安平来的呀?身处灾区也能坚持学习考上大学,小姑娘有毅力,不错不错!王国栋。”这老师看着她填的夫妻关系一栏喃喃自语:“安平县的王国栋!”

他忽而站起来去跟王国栋握手,问道:“你就是王国栋?在安平县建礼堂的那个王国栋?”

王国栋赶紧接住道:“老师好,我就是安平县那个王国栋。”

确认了他的身份后老师肃然起敬:“你好你好!真没想到竟然能见到你,我老家也是灾区的,可我们县就没有礼堂和深水压井,经济损失惨重不说,许多人灾后都感染了疫病,幸亏国家救援及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呀!”

老师握着他的手连连摇晃:“我可得代表我的家乡父老好好谢谢你!”

王国栋赶紧谦虚:“不值当您谢我,我哪敢当,纯粹就是凑巧了,嘿嘿,凑巧了。”

老师却义正辞严地对他说:“不管是不是凑巧,你在灾区活人无数是不争的事实,绝对当得起我们的谢意。”

被他这么严肃地一道谢,王国栋大囧,等郭绒花也办完了手续拉着她一溜烟儿地跑了。

再有三五天就开学了,王国栋领着郭绒花在学校附近转悠,他得租个房子在省城住一段时间才能走。

宝贝闺女王贤敏,现在才一岁半,每天还得吃奶呢!

现在物资匮乏,王贤敏如果不吃母乳,那她能吃的除了奶粉就是麦乳精和各样稀饭糊糊。

奶粉麦乳精这两样东西虽说都有营养,可王国栋知道,小婴儿光喝纯牛奶是不行的,不然后世为啥会有各种各样的配方奶粉和婴儿辅食呢?

所以王贤敏直到一岁半了王国栋还没让给她断奶,现在绒花马上就要去上学了,势必不能再像以前一样每日里定时给闺女喂奶,孩子必须得断奶了。

转悠了没多大工夫就找好了合适的住处,跟大学一街之隔的居民区,是一个厂子的家属院,最近陆续有大学生来报道,总有那来送学生的外地家属没地方住,学校的招待所根本安排不下。

其余招待所距离远就不说了,收费还贵,就有那机灵的居民腾出来自家的房子租给这些人住。

王国栋仔细观察了一下,这房子还行,大概是厂子效益好,家属院里前前后后矗立着好几排的传统板式三层楼,楼梯在楼房的中央,一层有十几间屋子,洗漱间在楼房两头。

房子还算新,房东大嫂也和善,唯一不美的大概就是没有厨房,家家户户都在走廊里支了煤油炉子或蜂窝煤炉做饭,把原本还算宽敞的走廊摆的是插脚难下。

房东大嫂给王国栋提了一个旧炉子,悄悄地儿对王国栋说:“早上和傍晚,西边角门儿那都有城郊来卖菜的。”

王国栋跟大嫂道谢,痛快地交付了房租,心想这政策看来是越来越松动了,这城郊的农民都已经规律性的开始来城里卖农产品了。

至此王国栋就在家属院里安了家,早晚接送媳妇上下学,中午把饭做好送到学校里,看着绒花吃完了回宿舍休息,他再带闺女回去。

来送学生的家属陆续已经离开的差不多了,每日里带着孩子在校园里来往穿梭的奶爸王国栋就极其显眼,一时间惹得学生们议论纷纷。

有说他成熟稳重会照顾家庭的,有说他紧迫盯梢爱人,是个法西斯分子的。

风言风语都传到王国栋的耳朵里了,他却毫不理会依然故我,每日里穿梭在校园里,该干嘛干嘛。

这天中午他又到学校给绒花送饭,郭绒花看着他的表情一眼难尽:“国栋哥,你现在不只是咱县的名人了,连我们学校里你都是名人了,我们校长要见你。”

“你们校长?他要见我干啥?”王国栋纳闷。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