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渔夫 > 【二十三】言多必失

【二十三】言多必失(1/2)

目录

颜如轼曹品道等人同行,将至梨园,却见一歌姬被两侍卫架着胳膊,跪于地,不肯挪动。侍卫无奈,对其用蛮力,方将她悬空架走。

“圣上,奴错了,饶了贱奴吧!”那歌姬满脸泪水,面上盛妆亦花了一半。

听那声音,颜如轼倒是想起来了近日圣上身边的确有一位颇受宠爱的歌姬,歌声宛转动听,虽无封号,不过颜如轼只当是圣上忘了给。

这歌姬面容姣好,只是如今一脸颓相,被两个侍卫强硬地拉着,她一个弱女子自然不能挣脱,只是无力地挣扎着。

几人路过颜如轼身边,那侍卫向颜如轼与曹品道点了头,未多言,为他一行人让道。

歌姬见来人,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两只胳膊拼命晃动着,欲要挣脱侍卫的钳制,可惜皆为无用功,遂嘴上喊着:“二皇子,二皇子!你为奴家求求情吧……奴家……奴家不想折了足哇!”

谁人都知这燕宫中唯二皇子最好说话,往日里便有二皇子为其他奴仆求情的例子,便是那季家女郎都脱了险!如今她也只能寄希望于这二皇子为她求情,以求圣上开恩。

只可惜这歌姬话没说完,便被侍卫捂了嘴,强拖而去。

颜如轼蹙眉,那歌姬渐行渐远,他刚想回头说些什么,却见曹品道面无表情道:“二皇子。”

这算是句提醒。

曹品道方才便说过,圣上发了火儿,火气不小。

想是这歌姬倒霉,正好撞到了这个点儿上,结果害了自己。

不过今日颜如轼未曾听曹品道劝,反倒是叫住了那两名侍卫,侍卫自然知这二皇子颇受圣上宠爱,纵是不愿,倒也停了足,道:“二皇子。”

颜如轼先是说:“我此番正往梨园。”他未明说,其中却有他意。

侍卫常侍君侧,自然明白颜如轼的意思,他们俩互相对视了一眼,又看了看曹品道,见曹品道面容淡然,这才点了点头。

颜如轼道:“不知发生了何事,竟引得圣人大怒?”

一位侍卫道:“我等守在梨园外,并不知晓园内发生了何事,只知圣人发了怒,便将这歌姬折足。”

此人话一说完,那歌姬满脸泪水拼命摇头,大声哭嚎道:“奴家冤枉哪!”

颜如轼道:“我倒是不明白怎么回事了,这歌姬往日里倒也不像恃宠而骄的角色,怎得如今竟惹了圣上?”

歌姬闻言,越发觉得委屈,便哭道:“回二皇子,奴家娘家一族为凉人,凉人有裹足之习,故而自小便被娘亲缠足,养得那三寸金莲。今日虽被人道为声如黄鹂,可因打小便裹了足,走路便不稳,又有气短之症。往日里圣上倒也未提过,今日不知怎得,圣上问奴家,凉国既灭,为何还要裹足?”

颜如轼问:“你又是怎么说的?”

歌姬哭着摇头,声泪俱下:“因三寸金莲着实好看……便求母亲裹了足。圣上闻言,虽未发怒,却说既然为了好看而伤身,不如将这双脚砍了,反正……也没什么用。既然唱歌好听,那日后,便天天去那昭台宫唱歌罢……呜呜……”

美人哭得梨花带雨,若是一般人,难免会心软,更何况二皇子这般人物。

侍卫们面面相觑,一时之间倒不知如何是好。

颜如轼开了口,却不是求情:“你……原本为大司农府上的人?”

他虽怜美人,却也并不糊涂。

歌姬一愣,竟也没应声,倒是曹品道缓缓道:“此人乃是常散骑献上的。”

其意不言而喻。

大司农、常散骑,皆为文相一党。

文相国自然为圣上重视,常散骑,又是如今圣上跟前的红人。

便是连常散骑献上的人,圣上如今也要降罚,如此一来,岂是他二皇子能求得来情的?

侍卫们闻言,压在心头的不安也渐渐消了。

中常侍这话是明摆着告诉二皇子,常散骑如今正得圣上宠爱,便是连他献上的人,圣上说折足就折足,毫不留情,如今若是违逆圣心,岂不是不识抬举。

歌姬眸色渐暗,她自然知道,常散骑与中常侍不合……她是常散骑献上的人,中常侍自然不会救她。

颜如轼叹了口气,双眼满是愧疚,却终是摇了摇头,转身离去。

曹品道看了那歌姬一眼,道:“退下吧。”便转身回头,不再多看,面色如常,仿佛方才发生的事从未发生过。

歌姬美目一暗,不再哭泣,满脸绝望,双手渐渐无力地垂了下来,自此死心,任由侍卫拖走。

未至梨园,颜如轼便已猜到,圣上生气,定是关于那常近。

待至梨园,颜如轼随曹品道入,却见几名舞姬歌姬躲在偏处,议论纷纷,见曹品道颜如轼,又连忙一个个噤声行礼。

颜如轼冲这些人笑了笑,稍稍点头。

若是放在宫外,这些女人们自然会羞得拿着袖子遮脸,只是在这燕宫内,这二皇子再怎么随和儒雅,她们也不能没了礼数,处处僭越。

于是个个将头垂得更低,不敢言语。

园外自然是站着贴身侍卫,这些人官服乍一看类似,可颜如轼一眼便看到最前面站着的文山庐。

美人唇上一点红。

也不知是从哪弄来的胭脂,竟像极了人本来的唇色。

文山庐唇白,多是这些年颠沛流离所致,如今进了燕都,断不可显现出娇弱不能的病态。

颜如轼注意到文山庐,文山庐自然也注意到了他。

见颜如轼愈来愈近,文山庐默然,冲他和曹品道行了礼,直至颜如轼与曹品道入梨园殿内。

殿内,燕帝端坐,眼睛微眯,眉宇间怒气未消,齐昭仪坐于旁,为燕帝锤肩,常近则面上惶恐,跪地不起。

地上瓜果一地,盘子则躺在不远处,正有宫人缩着身子清扫,不用想,便知道方才燕帝发了多大的火。

颜如轼、曹品道行礼道:“圣上。”

燕帝未应声,却盯着那清扫的宫人,眼中满是审视,道:“慢着。”

那宫人不知燕帝在唤他,反倒是收拾完,见颜如轼、曹品道来了,行了个礼,屈膝准备退下。

颜如轼却伸手拦住了他。

宫人是寺人,面色发白,像是生了病,平平无奇的脸上却长着花瓣唇,宫服宽大,也看不到其身形,他被拦着的时候,稍稍抬头,眼里五分不解,五分恐慌。

颜如轼微微一笑,似是安抚,道:“圣上唤你。”

常近垂头微斜,看了眼那寺人,普普通通,看不出什么来,心下却不得安宁。

那小寺人一愣,忙回过头,一脸惶恐伏在地上:“圣上。”

寺人的声音不阴不阳,称不上是好听。

燕帝未怒,面容平静,道;“你过来。”

寺人不知圣上何意,在座其他人自然也不知道圣上何意,寺人便朝那台上挪了些。

燕帝道;“再近些。”

再近,便已到燕帝面前。

燕帝道:“抬起头。”

寺人抬头。

燕帝眯着眼睛,道:“你这张脸,寡人看着,好生熟悉。”

寺人未言,倒是曹品道开口说了话:“圣上,此奴乃是臣手底下的人,那日,臣见此奴有几分聪明,便安排在了身边儿。”

曹品道话中未提哪一日,颜如轼自然也不好猜是哪一件事。

倒是齐昭仪笑着打趣:“臣妾倒想起来了,这不是那日中常侍身边儿的净身嘛!果然,中常侍还是把这个机灵鬼给收了。”

燕帝眼神晦涩不明,然而最终却是叹了口气,随即扶头,作累状,道了声:“你下去吧。”

曹品道眼神暗动,未作声。

寺人面色仍惶恐,颔首,默默退下。

颜如轼眼角余光多看了那寺人一眼,已将那人面容记在心底。

不只是圣上觉得熟悉,便是连他,也觉得熟悉,但一时之间,竟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此人。不过看齐昭仪和中常侍,倒像是知道什么的样子。

齐昭仪好事,多问了句:“圣上是不放心那人?”

燕帝没回答她,反而是看向曹品道,道:“通远,之前散骑遇窃一事,你查得如何了?”

燕帝说的是散骑遇窃,却不言宫中失盗,换个说法,这事儿的性质也就变了。

颜如轼心底一想,也不知这常散骑到底如何触怒了圣上,看圣上这语气,似是并不想再管此事。此事本来也就是琐事,想是唯有对散骑,这事儿才变得重要。

曹品道未犹豫,跪道:“臣办事不利,只查到了些蛛丝马迹,不过臣怀疑,那贼人必定是宫中人,至少也和宫中的人有所关联。”

“圣上!”常近此时到底是按耐不住了,见燕帝问曹品道,心下一横,便道:“圣上,既然那晚文左监追了那贼人,为何不唤文左监前来?”

燕帝冷哼一声,声音不大,常近只觉得背后直冒冷汗。

燕帝道:“传文左监。”

未几,文山庐入殿,行礼道:“圣上。”

见二皇子、中常侍、常散骑皆在,而常散骑又跪着,文山庐便已明此番圣上召他所为何事。

只听燕帝关切地问:“左监身体如何?”

文山庐道:“承蒙圣上关心,臣身体已无恙。”

燕帝点点头,道:“寡人听闻,卿与那王家女郎同往明霞山?”

文山庐不知燕帝言此何意,道:“是,只是未曾料到,在明霞山会偶遇二皇子。”语罢,文山庐看了颜如轼一眼,微微点了点头。

齐昭仪对着燕帝,笑了笑:“这倒真是巧合。”

颜如轼也笑道:“儿臣也未曾想到会遇到文左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