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东宫自救指南 > 皇夫的大哥

皇夫的大哥(1/2)

目录

想不想给大儿子报仇?

楚烨内心其实是不想的,他犯不着因为一个没多大用处的儿子再去得罪南阳王。www.dizhu.org但是他能这么说吗!年轻有为的长孙就坐在旁边,而且一直看不惯南阳王,他怎么也不能当着孙儿的面说出“不想报仇”这四个字。可若是回答“想”,楚烨又本能的觉得这是个陷阱。

正当他犹豫时,陈靖又道:“近来南阳王行事是愈发猖狂了,今日敢毒杀大老爷,焉知明日他不会毒害楚家的其他人。还望楚家主,慎重考虑。”

他这么一提,楚烨就想起另一桩事来。毒杀楚谦的那碗羹其实是给楚泽宜的,也就是说,南阳王想杀的人原本是他最看重的孙儿。楚烨很清楚南阳王的用意,也明白了太子的意图,但是他一向谨慎,这种时候,说多错多。

“不知太子有何良策?”楚烨不动声色的把话拨了回去。

“楚家主理当知晓,若是孤有良策,也不至于落到这步田地了。”陈靖自嘲一笑,彻净的眼眸中荡起一星幽冷的光芒,“不过另有一件事,孤思来想去还是觉着告诉楚家主比较好。”

楚烨耷拉下的眼皮动了动,“愿闻其详。”

“孤南下查案时曾经抓到一个刺客,他声称是奉南阳王之命来刺杀孤的。孤又细细审问了一番,哪料这刺客竟吐出来一大串儿人名,像什么章凤台、周鸣芳,三教九流应有尽有。当然啦,也包括裕州楚家的二老爷,楚讷。”

陈靖说完,瞟了一眼楚烨难堪的脸色,继续道:“孤原本是不信的。虽然孤没来过江南,可是姜国公的忠心日月可昭,说楚家附逆简直是笑话。孤信任楚氏,所以一脱离困境就来裕州求助了。”

这才是笑话,在场三人心知肚明。不过谁让陈靖是堂堂太子呢,他说什么也就是什么了。

“孤这一路被追杀惨了,刚入城时又弄不清楚城中情形,不敢贸然现身,就找了处地方安置。也是造化弄人,孤的侍卫在出去探寻消息时抓到了一个城门小卒,而那小卒早在孤一入城就把孤的踪迹禀明了楚二爷。这一会儿,关于孤的消息应该是落在南阳王的案头了。”

听到这里,楚泽宜恍然大悟陈靖的来意。朝廷与南阳王缠斗,处在江南的各世家根本就没有立场中立,只能选择其一依附。www.dizhu.org而因楚家长房二房间的分歧,祖父对于南阳王的态度一直是模棱两可。南阳王的毒杀之计是警告,也是逼迫,当大房无人可主事时,剩下的二房便是楚家主唯一的依仗。只是可惜,他没有死成,祖父也因此对南阳王生了芥蒂,这就使得太子有了可乘之机。

若是太子入城之初,楚家就派人神不知鬼不觉地杀掉他,借此向南阳王表明心意,也许南阳王会很乐意接纳,现在却是为时晚矣。太子的身份亮出来了,用不了多久整个江南都会知道这个消息,而且在裕州城外还驻扎着朝廷的三万兵马,楚家也不可能搞什么小动作。太子这是逼着祖父弃掉二房,归顺朝廷!

二房投靠南阳王的事情在江南不是秘密,若是由家主亲自处决了二房,消息传出去……楚泽宜心头一惊,对上座的小太子不敢再有半分小瞧。

楚泽宜想到的,老谋深算的楚烨自然也能想到。但他终是没有料到,有朝一日竟会被个男娃娃耍地团团转。怒火中烧之际,偏偏身边孙儿扑通跪下,哭诉道:“求祖父为父亲做主!”然后伏在脚边,大有“你不答应我就跪着不起来”的意思。

楚烨缓缓抬头,对上陈靖泰然的目光,胸口剧烈起伏两下,干枯的手指抓住冰凉椅背,用力握住,踌躇良久,终是缓缓松开,而后弯腰揉了揉孙儿的后脑勺,“罢了罢了,祖父依你。祖父依你!”

陈靖看到这一幕,心底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有楚烨做主此事,其他世家在站位时也要重新掂量一番了。透过楚烨颤抖着手,他俨然已经看到了各位家主焦躁不堪的心。

同时,他也发现了一件事情——有时候一味地讲先贤之道是行不通的,楚三说的不错,阴谋诡计可以对付所有人。

~

荣王带兵清剿弛山土匪,大获全胜,并将顾谨及一众干将收归麾下。

消息传到乐兴,龙心大悦,在荣王凯旋之日于宫中设宴庆贺。宴时,女帝对参与此次征伐的众多将领予以不同恩赏,最惹人注目的是陛下竟然钦点顾谨为五品大将。

顾谨曾经是个土匪,还是个打杀了朝廷命官的土匪,就算他长得不错而且年轻有担当,在刚一归降之时就受封五品官职,也是加恩过于隆重。这便让底下的文武百官猜测起女帝的用意来。有人说是陛下要做表率,好教各地层出作乱的山匪瞧瞧朝廷的气度;有人说顾谨是个人才,还是个没有家底的人才,陛下想要予以重用;更有人说是因为陛下宠爱荣王,这才施恩于顾谨。众说纷纭,但不管哪一种,这位平民出身的布衣将军都进入了京城贵人们的视线。

宴会散时已近二更天,宫门口亮起红红的大灯笼,映着朱红色的宫墙,留下一片斑驳的红影。百官的马车早已候在门口,等候着各家的老爷。

陈端喝醉了,由几个小太监扶着出来,临上车时还抓住顾谨喊着“五魁首啊六魁首,七八完了还有九”,小太监怕他在宫门口失仪,赶紧把他抬上了马车,吩咐车夫驾车走了。

“老夫倒忘了向顾将军道贺。”

顾谨一看,来人正是翊王胞兄,镇国侯杨澍,拱手让礼,“顾谨见过侯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