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1/2)
公元200年, 建安五年, 是二世纪的最后一年。
中国人向来有记史的习惯, 不管情况如何,后朝一定会替前朝写史。
而这一年内所发生或画上句点的事情, 在后世可谓都算得上是厚重的一笔。
比如在建安元年称“仲帝”的袁术,只奢靡快活了一年,第二年就赶上了五月的蝗灾和九月的洪涝灾害, 导致江淮一带发生大☆饥☆荒,甚至发展到了民相食的境况,军中因为缺粮也跑掉不少士兵和将领, 实力严重受损。
不久后,袁术便遭到了孙策、吕布、曹操三方围攻, 地盘被分割, 部曲相继叛变,走投无路的袁术在这一年与袁绍通信, 不知内容, 最后率领残兵进入了袁绍的广陵郡,失去下落。
掌握了吴郡和会稽的孙策, 不仅对袁术宣战,更是挥军向西进入了袁绍的地盘, 配合一支神秘的“山越”大军, 遂夺得扬州江南全部土地, 而后更是千里远征攻打荆州的江夏郡, 斩杀刘表大将黄祖, 以祖头颅祭旗,为父报得大仇。
曹操听闻孙策的战绩,沉默良久,叹息道:“孙策年轻勇猛,猘儿难与争锋也!”
而曹操平息了兖州大半士族和黄巾残党叛乱,趁势接收了袁术的南阳、汝南二郡,迫降刘表安排屯兵于宛城的张绣,实力大增。
袁绍失丹阳、豫章二郡,重心不得已北上扬州江北,占据了原属袁术的庐江、九江二郡,外加徐州广陵郡半数,势力得到整合,但和吕布、曹操等人之间的摩擦加剧。
青州威海港,位于胶东半岛最东面的威海湾,这里是进出渤海和东北各港的必经之地,辽东太守公孙度在中原的门户。
可天子如今坐镇青州,又有韩氏在旁虎视眈眈,公孙度虽有不甘,但不得不撤回了人马,为了表明忠心,更是双手奉上了东莱郡,不过却在辽东半岛加紧部署了重兵,以防韩氏来袭。
……
东莱郡原本算得上富庶,但多年以来一直匪盗横行,后来公孙度派大军渡海收取了东莱各县,占据此地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统治,百姓们多半被迁至郡所黄县一带居住。
所以在韩氏的人来接收的之前,东莱南边的大片土地还都处于一片荒芜,人烟稀少的状态。
韩氏带来了大量的粮食物资、耕牛种子还有随迁的数万百姓,令聚居黄县的百姓各回原籍,又重新委派了各县、邑、道的官员,乡里的有秩、三老、游徼,甚至连亭长和里魁都有所增补。
这是青州境内最后一块有待开拓的土地,对韩庭来说更有威海这处极其重要的战略港口。
和公孙度的人交接完之后,很快就召来了韩氏那支号称“基建狂魔”的建筑队伍。
加上东莱郡为了引民,打出了各种优待免税政策,一传十,十传百,无数自江淮出逃的流民涌入东莱。
在经过身体检查和人员登记之后,他们也参与到了东莱郡的建设事业当中,和以往替世家豪强干活不同,这次他们是为了自己未来的家园而卖力,有了希望,大家自然干得都很起劲,不过短短一年时间,东莱郡就从往日的萧条变得繁荣起来。
而扩建改造中的威海港,更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白色海鸟盘旋,海风绵绵,阳光融融,到处都是人们热火朝天的劳作场面。
不过今日港口东面的码头工地,却发生了一件不太和谐的事,吸引了大量路过的百姓驻足观看。
起因似乎是一个少年偷窃了一位监工的钱袋,被那监工当场发现,可少年还颇有些武艺,竟是一拳就把监工撂倒了。
监工忍着疼痛唤来附近的其他四个监工,正把那少年团团围在了中间。
眼看周围的百姓越聚越多,相互之间窃窃私语,指指点点,被打的那名监工怕再不擒住这小子,恐怕事情会闹到上头去,于是略微松了口风:“小子,只要你把钱袋还我,这件事就当算了。否则,按照新律,你少不了是要在牢里蹲上几天的。”
少年穿一件打着补丁的灰色短褐,看着是十六七岁的样子,虽然瘦小,但那帮黑衣监工却是不敢小觑他。
陈监工是他们这帮人里身板体格较好的一个,他们赶来时,他在地上几次都没爬起来,可见少年那一拳的分量不轻。
大家虽然都是监工,但只是单纯的同事,没必要为了他挨顿莫名其妙的疼,替他仗仗声势完全足够,晚上那一顿酒,想是跑不了的。
少年眼神冷冽,身体紧绷,虽然想冲出去,但对面都是比他高,比他壮的成年人,一时也找不到办法突围。
听闻那名陈姓监工如此说话,他不由大声道:“我何时偷了你钱袋!明明是你看到我的钱袋掉在了地上,想抢的是你!”
他故意喊得大声,目的是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围观,把事情闹大,正合他的心意。
陈监工见他大呼小叫,立刻沉下脸来:“个小兔崽子,看来不教训你一顿,你也不知道什么叫做好歹。弟兄们,今天帮个忙,等我拿回了钱,晚上请你们去城里喝酒吃肉!”
啥,不仅有酒喝,还有肉吃?
几个人相互一打颜色,左右不过是个小身板的刁民,难道还能反了天不成?于是一改起先的犹豫,此刻凶神恶煞地就要向少年扑过去。
陈监工心中冷笑,一会把你打个半死,再把牙给打烂,看你能说个什么东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