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折(一)(1/2)
程先生是中国人,他和我们不一样。
曾经抛妻弃子的男人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口口声声称是自己的家人,并把那个将她带出深渊的人称是做外人、异类,程孟蓁看着工藤也木,总觉得他的脸上写着几分讽刺。
而工藤也木却毫不在意,他似乎早就忘了自己是怎么离开中国的,甚至忘了在中国还有个病亡的妻子。他将程孟蓁带回了工藤家在神户的府宅,并向他的家人们隆重介绍了她——像是流浪在外的孩子终于回家了一样。
在神户的家中,程孟蓁见到了工藤也木的母亲和妻子,还有他的两个儿子,他们都很热情,像是已经认识她很多年了一般,一见面便称呼她的日本名字“初华”,“母亲”甚至提前为她准备好了一套和服。明天就是“祝火节”了,他们都等着她穿上这身衣服参加祭祀礼,真真正正成为这个家的一份子。
程孟蓁静立在客厅,面色看起来有些憔悴,与这个家里热闹的气氛格格不入。仆人端着的那套衣服走了过来,“母亲”招呼着她去试下是否合身,程孟蓁摇了摇头:“我有些累了,可以先去休息吗?”她转过头看向工藤也木,微微泛白的双唇颤抖许久,才终于从喉咙中挤出那个词。
——“父亲。”
显然工藤也木也没有想到她会叫自己父亲,忙不迭地说:“可以、可以,先回房间歇息吧。渡边,你带小姐去她的房间。”
程孟蓁微微欠身,对屋内的每一个人告别。
也许是她态度转变得太快,连送她回房的渡边凉也破天荒地开口对她说了第一句话:“小姐是真的愿意回来的吗?”
程孟蓁转过身,半倚着门框上看着他,他低垂着头,眉眼被额前的的头发遮住,在昏暗的月色下看不清楚。
她总觉得在哪里见过他似的,却一时想不起来。
还没等她回答他的问题,女仆已经拿着换洗的衣服推开了门,招呼她进去。
等她再回过头,渡边凉已经消失在屋外的夜色中了。
工藤家多年未露面的女儿终于在族人面前露面了,次日的祝火节上,所有人都赶来看她,程孟蓁坐在正屋的屏风后头,听着身边的“母亲”一字一句交代自己的“身世”。
她叫工藤初华,年幼时就跟着工藤也木的一位英国朋友去了英国求学,多年来未曾回过家。她在英国留学攻读文学,并发表了一些论文,这次回来后暂时打算在神户的一所中学当任课老师,“等过几天,你的舅舅会帮你安排工作。”女人补充道。
“为什么要骗人?”
“这不是骗人,如果你想融入工藤家族,你必须这样说。”
程孟蓁站了起身,想走出去透口气,却和迎面走来的老人撞了个满怀。
“初华,快叫祖父。”
工藤也木扶着老人,用半是训斥的语调说道。
程孟蓁抿了抿唇,老人从袖中抽出眼镜戴上,凑近了仔细看着她,“她就是那个孩子?”
“是的,父亲。”
“这眼睛和她的祖母一模一样,只是性格太莽撞了,这么嫁过去怎么可以!这几天你让西子好好教育她。”
“是。”
老人说完转身走了。
工藤也木给女人使了个眼色,女人拉着她走到了屏风后头,喊来了照顾她的女仆,耳语交代了几句,女仆又领着她去了后门,坐上了辆轿车。
开车的是渡边凉。
“我们现在是去哪?”
“是去小姐可以学习礼仪的地方。”
“刚刚那个人,说的‘嫁’是什么意思?”
坐在后座的女仆低下了头。
程孟蓁看向渡边凉,他像是没听到一样,只顾开自己的车。
她不是那个在戏园外跪了一宿的孩子了,她该知道的。
曾经视自己为敝履的父亲大费周章找自己回来必不会是为了再续父女情深,或者抱点希望地说,不全是。
车外的街道上人群熙熙攘攘,程孟蓁将手扣在了车把上,如果从这里下去,她或许可以逃走。
视线落在路上那个卖报纸的男孩身上,版面的头条上赫然印着京剧团的照片。
“停车!”她突然喊道,转头对着渡边凉说:“我想买份报纸!”
报纸很快买来,头条果然是在预告京剧团即将在京都的演出,文中还讲到了这次他们会带来新的不一样的剧本。
那是四爷写了半年的剧本。
“小姐,可以继续走了吗?”渡边凉问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