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说八道的小课堂(十一)(1/1)
1.声东击西
白马之战中,曹操佯装于延津渡河,把袁绍的大部队引向延津,然后立刻奔袭白马。(计出荀攸。)白马攻城将领颜良因为没有防备,导致溃败,本人也在此役身死。(《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记载“羽杀颜良”)
2.延津之战
延津之战,大抵就像文中说的一样,曹操和荀攸两只老狐狸相视一笑,君臣同心,用老谋深算打败了文丑。(等会,哥,我到时候会把这段改掉的。没有,公达,怎么可能会让元常看见呢?)至于袁军为什么不先杀人而是先抢东西(可能人都贪吧,尤其是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为什么这么无组织无纪律,这就很值得深思了。(打仗组织纪律和气势都很重要。)最后,放一大段《三国志·武帝纪》原文给大家体会一下:
公勒兵驻营南阪下,使登垒望之,曰;“可五六百骑。”有顷,复白:“骑稍多,步兵不可胜数。”公曰:“勿复白。”乃令骑解鞍放马。是时,白马辎重就道。诸将以为敌骑多,不如还保营。荀攸曰:“此所以饵敌,如何去之!”绍骑将文丑与刘备将五六千骑前后至。诸将复白:“可上马。”公曰:“未也。”有顷,骑至稍多,或分趣辎重。公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遂纵兵击,大破之,斩丑。(所以刘备怎么又没死?)
3.忠肝义胆
关羽这个人,我其实是很佩服的。(所以我就更不喜欢刘备了,因为关羽忠义,刘备却不够忠义。刘备擅长的是邀买人心,适合做一个皇帝。邀买人心的人,首先要做的是不容易被人邀买。要不容易被人邀买,就要软硬不吃,冷血无情。)曹操对关羽好,关羽答复的是:“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乃去。”可见恩怨分明。关羽走了,曹操的手下要去追,曹操说:“彼各为其主,勿追也。”这话说得很有度量,虽说比较感性化,但曹操本来就是个感性的人。而文中郭嘉和荀攸,明显和曹操相反,他们对关羽没有那么多的感情,也不是很有忠义道德,所以在他们的角度看来,关羽不除,必为后患。
4.箭阵与霹雳车
袁绍,很有名的就是他的箭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玩过三国杀,不知大家玩了三国杀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袁绍主公,一开场三套万箭齐发带走场上一半人。大魏核心袁本初。手动滑稽。)当然,一物降一物,在风起云涌的三国时代,技术革命永远和打仗分不开。袁绍这个其实算不上什么技术革新,但曹操这边就很有建设性意义了。谋士刘晔建议用投石车摧毁箭楼,在当时那个技术落后的时代,这个不大靠谱还没什么技术含量的建议居然真的被采纳而且成功了。事实证明,曹操那边有着很过硬的科研团队(小伙子来我们大魏机械技术开发部吗?),从打败袁绍的霹雳车到赤壁之战的铁索连环(虽说这个也不是很光彩了。)都是科学的力量啊。